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
研究素養_近兩年之體悟

上週三與老師聊到大學生對於研究之素養不足的問題,也同時讓我回想起自己讀大學、當助理至念碩班一年後的轉變。有些事,別人在耳邊說了幾百次,還不如自己認真地走一回後來得更加深刻XD

大學時,每次導生宴老師都會問我們未來的規畫,並向我們分析研究與臨床之利弊。而我每次的回答也都很一致,我要走臨床,且心裡總認為老師熱愛研究,因此對於臨床環境的分析必有偏頗。當我實習一年後再次參加老師的導生宴,老師的話沒變,但我的看法變了。因為這一年經歷了臨床實習,我發現老師當初說的臨床困境一一被驗證了,老師的分析並沒有錯,只是說話的方式讓人覺得有偏頗。所以我決定聽取老師的建議,既然不瞭解研究,就給自己一個機會先當助理試試看再說。

當初會二話不說地回答老師我想走臨床,主要原因有二:一、這是我考大學選填志願時就確立的目標,我只填醫學院的科系,因為我想與人接觸,幫助病人。二、我當時對於研究所不瞭解,甚至有許多誤解,包括以下三項:

1. 象牙塔:當初我認為研究就是整天關在象牙塔作實驗的工作,這與我念醫學院的動機相違背,所以我當初很堅定地拒絕念研究所。但當了研究助理後,我發現研究其實也是不斷要去臨床評估/介入病人、思索如何幫助病人,而且研究比臨床更有力量去突破目前評估/介入的限制。

2. 一直念書:從小學到大學,雖然成績一直都不錯,但我受不了填鴨式的讀書法了,每天念書只為了盡學生的義務、應付考試、讓家長開心、滿足自己讓大家崇拜的虛榮心。要念的科目,不管意願如何都要念,因為社會期待是五育均優。而我當初也認為研究所就是日復一日地繼續這種念書模式,所以我拒絕繼續升學。但當我嘗試念研究所至目前為止,我發現念書是為了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而念,而且讀書所得的學問,是為了解決問題、將來應用在研究上、創造更多新知。讀書不再是為了文憑,而是為了自己、為了專業發展、為了病人。所以至目前為止,要讀的書比以前多,但我卻讀得比以前還開心XD

3. 念研究所的投資報酬率低:以前常聽學長姐說念研究所很辛苦,需要投入很長的時間,而且不一定畢業就有工作,對於升遷也不一定有幫助。既然念研究所對我想要的臨床工作沒幫助,何必投入這麼多時間呢?這個原因使我當初更加排斥研究。雖然我現在還無法驗證/經歷念研究所畢業的出路究竟如何,但至少我在碩一這一年,我還沒有認為我很辛苦,反而覺得日子過得很充實。我承認研究需要長時間投入,但我也想通了:學習身為專業OT,其實是從小學開始累積至大學的成果;然而我從以前並未學習過如何作研究(除了部份實驗課),我等於是從研究所才開始學習這項專業,所以時間算一算其實時間也不算太長啦XD

1 則留言:

  1. looks great!
    年底時,請提醒我「加分(點數)」!!

    回覆刪除